
協辦單位|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

讀衣

周裕穎
以「周而復始,歷久彌新」為概念,響應永續時尚環保趨勢,周裕穎在《讀衣IV》以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人們會穿的衣服是什麼作為出發點,延伸出的T恤、牛仔、風衣、羽絨衣則成為了每一季主角。
而在材料選用上,這些都來自於大量回收的服裝,《讀衣II》所剩餘的材料、《讀衣III》做錯的服裝也都包括在其中。透過代表時間大量投入的手工,等於是透過不同的時空組成的回收創作,透過《讀衣IV》他也成功把前三屆全部串聯在一起了。

陳劭彥
這次的發想與創作過程,陳劭彥回歸單純想法,直接把老師的文字拆解拼貼,文字在拆解後,化為細胞、微生物和植物,慢慢落在造物女神身上,在無盡的時空裡,相互交融,就像 未來人類與大自然的共生關係。作品以裝置藝術的方式呈現,嘗試更多新的可能,正是希望激發觀眾更多的想像空間,分成春夏與秋冬的兩套服裝,可依每個人的觀感不同,發現自己純粹且直觀的感受。

蔡宜芬
「我在鄉下地方長大,對我而言,穿衣服如同身處大自然,要讓自己與旁人放鬆,但放鬆並不是邋遢,而是自在的優雅。」正如蔡宜芬詮釋董陽孜老師四季的「滴翠、荷淨、月華、寒松」,用自己原有的服裝輪廓以細膩優雅的線條雕塑女性自然本質的樣貌。對蔡宜芬來說,四季就像四幅風景畫,所以索性就把服裝縫在畫框上。

黃薇
黃薇希望作品能真正呈現具有古典美的東方文化,不侷限在當代書法就一定得是當代形狀。取「運墨而五色具」為創作起點,自墨入彩,表現氣韻,以主觀的型態詮釋切入冬春二季,再用客觀的角度使時裝成型。她將自身所學內化後,拆解四季這個題目,再加上董老師的線條,自墨入彩,表現氣韻,延伸出她特有的一套哲學,藉由色彩在服裝上展現冬與春的對比度。

汪俐伶
研究未來材質的設計師汪俐伶,擅長結合科技元素,四季主題是她平時就會接觸的面向,但她勇於跳脫框架,以昆蟲來貫穿四季,她利用蜘蛛絲的網狀結構,展現出自然與生命的環環相扣,彼此纏繞依存,不僅體現大自然的奧義,同時也呈現東方書法藝術的精髓與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。並加入穿戴裝置,讓服裝感應心跳速度之餘,透過LED光的移動來表現書寫之快意呈現。

Daniel Wong
擅於以印花堆疊的創意手法,錯置交織出兼容經典和前衛時尚的加拿大籍華裔設計師黃偉豪以「揮灑狂野之四季」為設計主調,納西式襯衫的型態為基底,結合具東方韻味的剪裁與版型,繼而將四季文字加印在色彩濃烈的印花之上,中西元素和諧混融,帶來豐富的視覺變幻。

沙布喇•安德烈
擁有排灣族血統,擅長於汲取文化精髓並將文化脈絡解構重塑的沙布喇•安德烈,擇春秋冬三季來對應,以構樹皮、小米、紅藜、檳榔葉、月桃葉等植物作文化載體,用在地素材為時裝勾勒出季節表情,描述台灣的山陵線意象,結合書法字的執行製作上 ,他將董陽孜老師的墨寶字廓形變成浮雕立體化的結構組織,並讓這些代表四季的作物從立體字體的面上長了出來。透過植物做為文化載體,用最在地的素材勾勒出表情,講述山稜線的台灣本土意象。